期刊简介

               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36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04/R

邮发代号: 26-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年第8期文章
  • 柳州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柳州地区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患病率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于柳州市及辖区6个县7个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0岁及以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体格检查,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究SUI的影响因素.结果柳州地区成年女性SUI患病率为18.0%.年龄大(OR=1.671,95%CI:1.381~2.0......

    作者:应婷;杨芳华;王鑫丹;陶华 刊期: 2017- 08

  • 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现状及分析影响因素,为脑卒中疾病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中国卒中数据中心高危人群筛查量表,对2016年1~12月筛选的60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知信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脑卒中防治知识、信念、行为的现状.结果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总平均分为(25.50±4.32)分,总得分率为40.87%;脑卒中防治信念总平均分为(38.53±5.41)分,总得分率为59.12%......

    作者:徐淑华;孙静;钱金明;郑德群 刊期: 2017- 08

  • 郑州市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虚弱的关系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超重和肥胖与虚弱的关系,为超重和肥胖老年人预防虚弱进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郑州市南关社区和航海社区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对1410名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及身体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郑州市社区老年人总体超重肥胖率较高,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男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婚姻状况等因素的情况下,超重和肥胖是虚弱的危险因素(均有P<0.05).结论郑州市老年......

    作者:宋晓月;黄玲玲;张伟宏;苏媛媛;孙丹;潘利妞;余珍 刊期: 2017- 08

  •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记忆障碍特点与执行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患者记忆障碍的特点和执行功能,并进一步了解记忆障碍与执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uditoryverballearningtest,AVLT)评价LA患者的记忆障碍特点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患者执行功能,对46例LA患者和46例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LA组较对照组在AVLT即刻回忆、延迟回忆成绩差异......

    作者:刘文超;胡盼盼;李玺琳;张伟;汪凯 刊期: 2017- 08

  • 代谢正常型肥胖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代谢正常型肥胖是肥胖的一种特殊表型,其定义、诊断尚无统一标准,而在国内外研究中的检出率也有较大差异.同时该表型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常见健康结局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阐明.本文对代谢正常型肥胖的流行情况、发生机制及预后等进行综述,以便后续研究者更加深入了解.......

    作者:黄超;秦雪英;胡永华 刊期: 2017- 08

  • 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展

    流行病学是病因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病因学研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面临的病因研究问题越来越复杂,促进了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快速发展.本文从病因概念与模型、混杂因素的控制、交互作用的研究、流行病学与组学研究的结合、分子病理学的概念与发展、病因判断标准这六个方面,对病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进展做一全面总结.......

    作者:谭红专 刊期: 2017-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