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36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04/R
邮发代号: 26-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出版周期:月刊
-
医学生对性传播疾病认知水平调查
近年来,性病(STD)、艾滋病(AIDS)在我国的发病呈快速上升势头,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病人后,目前我国的AIDS潜在感染者已达百万,各种性病病人数目更是巨大.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对广大医科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并通过他们向全社会开展专项教育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为掌握医学生对STD/AIDS知识的了解程度,笔者于2002年9~10月对1200名某医科大学学生......
作者:宋玉梅;吴庆四;陈道俊 刊期: 2003- 04
-
1991~2000年某县伤寒疫情分析
为了掌握伤寒疫情动态,探讨其流行规律,评价防治效果,以及为今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对某县1991~2000年伤寒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洪东;陈彩云 刊期: 2003- 04
-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为探讨癌症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对某科2002年2月~2003年4月收治的发生院内感染的23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长武;汪立新;朱锦彪;汪庆华;郑向东;汤传付 刊期: 2003- 04
-
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为了解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HBV流行趋势和特点,作者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对南海区91所中小学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凤;李烨 刊期: 2003- 04
-
某市郊区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的抽样调查
1992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9.8%,HBV感染率为57.6%.为了解某市HBsAg携带状况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2002年3~5月对某市郊区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
作者:闫国立;申杰 刊期: 2003- 04
-
输入性耐药性疟疾一例报告
1资料来源及病例情况患者张某,男性,27a,农民,2002年7月29日入院.入院前1月在缅甸森林伐木时,同患有疟疾的工人有接触史,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烧、汗出伴乏力、寒战持续时间约30min,随后发热持续约2h热退,以上症状隔日1次,口服咯萘啶、肌注奎宁,病情未见好转.从缅甸回国后来我院就诊,血涂片查见间日疟原虫,诊断间日疟明确,给予氯喹首剂1.0g/qd,第2、3日0.5g/qd,伯氨喹39.6m......
作者:李民;李浩;李车琼 刊期: 2003- 04
-
两种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IgG抗体方法的比较
将97份临床可疑病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和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进行了比较,比较两者的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标本的平均抗体滴度(GMRT),报告如下.......
作者:戴德芳;龙智钢;张红 刊期: 2003- 04
-
某县2000~2001年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分析
为了解伤害对某县居民的危害及其在全死因中的位置,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某县2000~2001年人群伤害死亡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戴曙光 刊期: 2003- 04
-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模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和控制策略是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针对共同危险因素,在全人群和目标人群中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
作者:姜立民;施侣元 刊期: 2003- 04
-
预处理的迟发性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诱发迟发性保护作用发生于预处理后24~72h.腺苷和NO可能是两种独立的保护作用启动因子.通过激活PKC酶、酪氨酸激酶和p38MAP酶,促使HSP27、Mn-SOD等蛋白合成及磷酸化,终发生迟发性保护效应.KATP是缺血预处理迟发性保护作用的重要中心环节,但其相关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作者:高京生;郑业华;罗成基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的KAP现况调查
- 2 孕母全血中硒浓度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关系
- 3 氮氧自由基R-1对人胃上皮细胞GES的辐射防护作用
- 4 内蒙古及相邻省份2010-2014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 5 江西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 6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 7 2009年赤峰市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 8 美国公共卫生教育委员会与公共卫生学位和研究生教育
- 9 我国三省7~13岁儿童血压升高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 10 中国台湾地区35~74岁健检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率以及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 11 431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指标与肝脏病理分析
- 12 基于R语言的ARIMA模型对流感样病例发病趋势的预测
- 13 成功抢救泛影葡胺试验液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
- 14 合肥市HIV-1感染者基因亚型和耐药性突变调查与研究
- 15 2013-2015年云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16 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样本量确定
- 17 安徽省农村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分析
- 18 辽宁省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19 越城区水痘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情况调查分析
- 20 2014-2015年广州759例儿童肠道病毒感染病原谱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