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以发表各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防治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367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4-1304/R

邮发代号: 26-155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7

出版地区 安徽

出版地区 安徽

订购价格 244.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4-3679
  • 国内刊号:34-130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第1期文章
  • 2007年枞阳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为了解枞阳县传染病特征,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枞阳县22个乡镇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枞阳县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2521例,发病率为325.35/10万,无甲类传染病疫情;传染病构成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结论预防控制呼吸道和血源及肠道传染病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的监控力度.......

    作者:陆劲萍;何嗣胜 刊期: 2010- 01

  • 汝南县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随访、检测结果分析

    汝南县既是河南省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防治重点县又是第三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县,笔者对汝南县2006-2008年新增抗病毒治疗并且坚持治疗12个月的AIDS病人的治疗随访、CD4检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白玉奎;罗中军;江浩;尹洪建 刊期: 2010- 01

  • 曲靖市2004-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及监测系统分析

    曲靖市1994年建立急性迟缓性麻痹(简称AFP)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逐年提高,连续13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引起的麻痹病例.为系统了解全市AFP病例发病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巩固和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对全市2004-2006年报告的91例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及监测系统状况评价.......

    作者:钱晏飞;速存芬;徐文涛 刊期: 2010- 01

  • 嫩江县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分析

    病毒性肝炎从流行病学及预后等方面基本上可分为2类,一类包括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有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流行,不变为慢性;另一类包括乙型、丙型肝炎等,主要经血液传播,无季节性,多为散发,常变成慢性.嫩江县病毒性肝炎发病始终位居前3位,为探讨嫩江县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的流行特点,摸清流行规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等对嫩江县1990-2006年肝炎有关资料进行......

    作者:陆文革;张艳敏;朱景新;刘双;焦学萍 刊期: 2010- 01

  • 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本文介绍高血压前期的定义,就国内外高血压前期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和争论焦点做了简要综述,并对高血压前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凌梨梨;赵景波;许加亮;向泽林;王丛菊 刊期: 2010- 01

  •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联性研究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uercellimmunoglobulin-likereceptor,KIR)是一种主要表达在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受体,能够识别并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类分子结合来调节NK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发挥免疫调节的功能.近些年来一些研究发现KIR与人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有密切的关联.本文就KIR及其......

    作者:葛锐;梅扬;潘发明;徐胜前;沈蓓蓓;高静;张天琛 刊期: 2010- 01

  • 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与展望

    流行病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病学的理论框架、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才得到系统地总结和完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现代流行病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断更新人类健康理念和模式.同时,现代流行病学也逐渐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分支学科,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文章归纳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李立明;余灿清;吕筠 刊期: 2010- 01